《关于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 攻坚战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
|
|
|
一、起草背景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2024年6月,省委胡昌升书记定西调研时强调,要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胡书记在定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及市委主要领导关于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三抓三促”、“五比五看”和重难工作攻坚行动,按照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的目标定位,紧盯道地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的特殊重要性、极端紧迫性,用抓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决心信心和方法措施,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市农业农村局在全面系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关于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二、起草过程 2025年1月份,市农业农村局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对《意见》整体框架、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意见(征求意见稿)》; 2月14日,书面征求了省药业集团、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区农业农村局的意见建议,对征集的3条意见充分吸纳修改; 2月27日,分别汇报征求了种子种业产业链链长单位市政协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形成《意见(讨论稿)》; 3月10日,提交书记专题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听取了《意见》编制情况; 3月11日、4月2日,市政府领导张强、包世权分别主持召开了市长专题会议,会后修改完善形成《意见(审议稿)》,并通过了公平竞争和合法性审查; 4月16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市政府办文件印发。 三、主要内容 《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发展现状。一是基本情况。包括我市主栽道地药材生产销售情况以及中药材种子种苗产销情况。二是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阐述了规模化供种能力弱、种子种苗质量良莠不齐、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质量监测和市场监管能力不足等制约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发展目标。《意见》以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打造国家级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为目标,培育企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建立规范化集约化工厂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逐步实现统繁统供。 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繁育率达到35%以上,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主体达到26家; 到2027年,产业化繁育率达到50%以上,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主体达到45家; 到2030年,产业化繁育率达到70%以上,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主体达到75家。 (三)重点任务。《意见》提出十个方面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并明确了职责分工。 一是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建立由市级统筹、县乡政府牵头组织,骨干企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中药材主栽区域村集体经济组织、繁育大户共同参与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金字塔型组织架构,全面提高统繁统供率。 二是加大主体培育力度。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市场化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骨干企业,到2030年,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主体达到75家,形成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强化科技协同攻关。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创新平台,每年研发和创新中药材良种繁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肥料等5项以上。 四是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分层分类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定期开展督导、评估,强化技术指导和示范培训,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水平。 五是加大品种创新创制。通过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创新等工作,到2030年,选育新品种5个以上,引进驯化并提纯复壮栽培品种10个以上。 六是提升良种繁育水平。推广应用我市“陇芪”“渭党”“岷归”等道地药材品种,开展种子处理及精量播种等措施,集成示范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支持企业探究开展中药材设施工厂化育苗。引进省内外重点企业,依托办证企业(合作社)、繁育大户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市每年建立百亩种子繁育基地12个,千亩种苗繁育基地4个,扶持3万户农户开展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 七是推广统繁统供模式。总结建立由科研单位选育、提供优质原种,重点企业提供良种、种苗的统繁统供模式,逐步实现中药材种子种苗统繁统供,着力提升种子种苗良种覆盖率和产业化率。 八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健全“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经营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风险隐患可识别、监管信息可共享”的中药材质量全程追溯管理体系。 九是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开展道地药材种子种苗地理标志登记、质量认证,打造自主商标品牌,注册认定商标标识,提升行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十是强化市场执法监管。加大投入品监管力度,推行“两证一标识”管理,强化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执法监管,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四)保障措施。《意见》主要在扶持政策、资金投入、金融支持、推进机制等四个方面予以保障支持。组建省市专家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产业资金,各县区每年统筹各类涉农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支持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争取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将制种机械、加工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通过信贷、融资等渠道,解决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资金、技术瓶颈等问题。 相关链接: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
|
责任编辑:郭建民 |
分享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