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西市人民政府 印发《定西市关于深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
|
|
|
|
定政发〔2024〕2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定西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及省属在定有关单位: 现将《定西市关于深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定西市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定西市关于深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和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甘政发〔2024〕22号)精神,扎实推进我市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突出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动消费升级,放大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规模效应,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到2027年,力争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全部达到节能水平以上、先进能效占比超过30%、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80%、70%;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 1.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技术更新。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导向,聚焦有色冶金及加工、中医药加工、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大力推动锅炉等生产设备、电机等用能设备、变压器等发输配电设备改造。突出能效水平引领,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鼓励重点用能企业积极使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推动生产、仓储、运营等环节数字化改造。加快区域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2024年至2027年,新增数字化车间3个,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30 个,淘汰不达标设备150台(套)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国资委、市应急局,各县区政府、定西高新区管委会。以下措施均需各县区政府、定西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2.推进建筑市政领域设施更新。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燃气老旧管网等更新改造,分类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对老旧住宅电梯进行更新,在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楼栋加装电梯。实施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推进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环卫等设施设备更新。围绕外墙保温、老旧门窗、供热装置、计量装置等环节,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标准化建设和建筑施工设备更新。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推进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升级改造。到2027年,新改建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3座,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新建建筑设计、施工100%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达到节能水平以上。(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 3.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聚焦交通运输发展大提速、大升级、大畅通,突出基础设施联网优化、提质升级,加快完善重点区域路网和交通运输设备更新。简化车辆排放标准认定、营运管理、车辆拆解、注销登记等环节,采取禁止销售、强制报废、鼓励和支持提前报废等措施,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新能源车型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支持充电站(桩)更新改造,按照《定西市公共充电网络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4-2030)》,到2027年新建公用充电场站748处,新建充电桩6913个。鼓励邮政快递、出租汽车、货车、工程作业用车等车辆加快节能与新能源车型替代,对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且车辆状况较差的老旧公务用车,分批次实施更新淘汰,新购置车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和要求,积极推广采购新能源汽车。支持企业氢能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拓展智慧城市、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到2027年,新能源公交车(含城市和城乡公交)比例达到75%,新能源出租车(含网约车)比例达到35%。(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 4.推进农业领域机械更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27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以上。以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为依托,紧盯马铃薯、中药材、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研发一批适合我市耕作条件、特色产业急需的简便、环保、耐用的适宜机械,并有重点的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加快补齐特色产业发展的装备短板。加强改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设施装备条件,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步推进设施建设与装备物联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完善智能管控系统。深入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大老旧农机淘汰力度,到2027年报废更新农业机械120台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商务局、市农机服务中心) 5.推进教育领域装备提升。以提升院校教学能力为指引,推动定西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定西中医药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等院校更新现有教学设备和信息化设备,实现教学和实训场所装备数字化、智能化。鼓励加大资金投入,围绕推动科研装备更新,提升教学设备水平,加强数字化领域设备更新。全市中小学校对标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及时更新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鼓励产教融合设备配置对标先进、适当超前,支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到2027年,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活力大幅提高,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高职高专达到4000元,中小学按照各学科教学仪器配置标准配备。(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6.推进医疗设备设施升级。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合理适宜配置设备。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和服务器、终端、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信息化设施更新改造,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支持医院将部分四人间及以上病房改造为二人间或三人间病房,并根据实际条件加装电梯、坡道、连廊、卫生间等进行适老化、便利化改造。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广智能装备应用,拓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到2027年,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装备配置达标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 7.推进文旅领域设施更新。聚焦文旅场所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产品业态、游客体验等重点领域,重点开展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更新改造。完善智慧文旅建设总体架构,重点打造“一部手机游定西”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升级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综合运用先进数字技术,打造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智慧展览馆等数字化体验场景,推进体育设施更新。到2027年,实现“一机游”录入3A以上景区全覆盖,全面完成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争取市博物馆、陇西县博物馆、临洮县博物馆、渭源县博物馆全部实现数字化、智慧化,重点酒店、等级旅游民宿、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基本实现智慧化。(责任单位:市文体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 8.推动国有企业率先使用先进设备。支持全市国有企业在传统领域前瞻性调整业务结构,促进核心技术、关键工艺、设备实现换代升级,带头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优先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高端制造,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到2027年,市属国有企业和县区打造一批大规模设备更新示范企业和项目。积极开展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鼓励国有企业提供应用场景、试用环境并先试先用,建立采购绿色通道。(责任单位:市政府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9.开展汽车以旧换新。鼓励车辆所有人向有资质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交售报废车辆,更换购置新车。大力组织汽车销售企业促销活动,拓展新车消费空间。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作,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二手车经销企业联合举办以旧换新活动。简化购车登记、汽车更新等办事程序,推广汽车消费线上线下申办业务登记“一站式”办理,加快老旧车辆淘汰和新车登记。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加快居住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桩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加快推进国三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违规非标商用车淘汰报废。加强新能源汽车流动维修站、农村维修点等建设,提升维修售后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 10.鼓励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家电流通、回收企业等各方作用,支持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绿色家居焕新”等促销活动。促进智能冰箱洗衣机空调、超高清电视以及智慧厨卫、智能安防、智能办公、智慧康养等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培育售后服务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11.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加大宣传引导,提升全民家装换新意识和辨别力,提高家装市场供给质量,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采取政府支持、企业促销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局部升级改造、加装采暖设备等。结合嵌入式社区养老,推进15分钟养老生活圈建设,开展家装适老化改造。鼓励县区和相关行业协会开展家装消费节、家居消费季等消费促进活动,引导消费者开展旧房装修和厨卫等局部改造。支持家居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旧房装修等优惠促销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 (三)实施全链条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12.健全废旧产品设备回收体系。结合城乡发展实际,合理布局废旧产品回收交投点、中转站、分拣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构建农机农资、加工制造、生活消费等全品类网点。支持以人口较多的城市小区和乡镇为重点,规划配套建设废旧家具等大件物品回收利用站点。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布局回收网点,扩展回收网络覆盖面。鼓励各类回收企业与物业、环卫、资源利用等单位和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渠道。推动“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支持耐用消费品、销售企业开展逆向物流业务。同时,参照国家和省上做法,研究推进区域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的设立工作,统筹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到2027年,力争建成集回收、中转、分拣、加工处理一体化网络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13.规范二手商品交易活动。依托已建成的商场超市、商业街区,打造集中规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区。鼓励市场主体活跃度高、二手商品交易量大的县(区)布局建设辐射范围广、功能设施配套的车辆、家电、家具、服饰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和交易专区。鼓励社区建设二手商品寄卖店、寄卖点,开展二手商品交易活动,促进居民家庭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推广“互联网+二手商品”模式发展,鼓励二手商品交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丰富二手商品交易渠道。推动二手商品交易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交易平台、销售者、消费者、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 14.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有序推进人防设备、电力设备、紧固件以及油气装备、农作机械等传统生产设备再制造产业发展。探索高端领域设备再制造,推进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培育形成“旧件回收-拆解-分拣-回用件销售-再制造零部件-终端产品”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15.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资源规模化利用、循环化生产和集群化发展,引导低效产能逐步退出。利用“互联网+换新+回收+利用”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以节能、节水、节粮、节地、节矿、节材为突破,推进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中医药加工、有色、建材等领域废弃物及关联产品的综合利用效率。强化秸秆、尾菜、废旧农膜、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提高农业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支持废钢、废金属等废旧产品产生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合理准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废旧产品回收利用企业,提高废旧产品回收利用能力。依托临洮县红旗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环保再生纸项目等重点项目,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四)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16.参与相关标准制修订。实施高效节能设备、大宗消费品、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大力支持市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至2027年,累计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2项以上。(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 17.加强产品技术标准提升。鼓励企业加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技术标准研制。支持企业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完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探索建设标准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争创企业标准“领跑者”。(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18.强化资源循环化利用标准供给。推进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落实资源循环化利用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报废汽车拆解、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废塑料废橡胶再利用、废纸再制造、退役风电和光伏设备绿色拆解和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等标准研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三、强化政策要素保障 19.加大设备更新财政资金支持。加大现有财政资金统筹力度,着力支持设备更新。持续实施好中央老旧营运车船更新补贴政策,支持老旧柴油货车等更新。统筹利用中央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和省级奖补资金,加大奖励力度,引导鼓励公共交通领域经营企业更换新能源设备,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出租车更新。持续用好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政策,支持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中央财政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奖励资金、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专项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鼓励国有企业加快设备更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 20.加大以旧换新财政资金支持。落实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联动机制,统筹安排资金支持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支持汽车置换更新。落实好中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相关资金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省级商贸服务业相关资金,充分利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现有资金渠道,改造提升家电回收网络,提高废旧家电回收、中转和集散效率,支持家电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贯彻执行政府绿色采购政策,采购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和再生资源产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21.优化金融政策支持。落实“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贷款规模。重点支持市内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改造、各类生产企业技术设备采购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物流产业等相关领域,加大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消费品以旧换新、物流产业领域贷款投放。合理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责任单位:人行定西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定西监管分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农发行定西市分行) 2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规定期限内单位价值500万以下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及西部大开发等有关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措施,执行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以及优化的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开展政策精准推送,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财政局) 23.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回收循环利用项目的用能保障,对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技术改造和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加快能评、环评等前期审批手续办理,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和加工利用、二手交易市场的用地支持力度,统筹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切实保障合理用地需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 24.强化科技支撑。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装备技术难题,高质量遴选实施科技“揭榜挂帅”项目。集成省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资本等优质科研资源,协同攻坚重大技术卡脖子难题。鼓励“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中试平台,推动重点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和转化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等) 25.突出利企惠民。各县区各部门要把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普惠企业和群众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企业设备更新潜能,激发更新换代内生动力,促进设备供给企业提产扩能增效。综合实施奖励、补贴等促进政策,引导老百姓消费升级,扩大政策社会效应,加快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切实把好事办好,让千家万户享受到真金白银优惠。(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体旅游局、市政府国资委) 四、健全工作落实机制 26.加强组织领导。市发展改革委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协调调度,加大推动落实力度。市工信、住建、商务等牵头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推动落实本行业本领域工作任务。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和任务分工,加强协调、压实责任,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27.落实“1+12”政策体系。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本方案以及工业、建筑市政、交通、农业、教育、文旅、医疗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提升、政策及要素保障、国资国企等专项方案,完善配套政策,谋划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各项政策、任务落细落实,做好项目储备,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相关部署落地见效。 28.实施清单化管理。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进国家和省上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摸底工作,准确掌握我市各领域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优势和需求,加强政策梳理、对接和研究,建立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库,加快建立各领域项目和设备更新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强化项目支撑能力。 29.强化调度考核。各牵头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会,听取各相关单位汇报,梳理总结阶段性工作成效,研究推进各领域下一阶段工作,协调解决“双新”工作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关键问题。各牵头单位每季度总结本领域“双新”工作推进情况,及时通报工作动态。各牵头单位要研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各县区推进“双新”工作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年度评价,评价结果经市政府相关会议审定后,作为资金、土地等要素配置的重要依据。 30.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帮助企业和群众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及时回应政策诉求和社会关切,引导好社会预期,激发企业更新设备和群众以旧换新热情,让广大企业和老百姓深入了解政策背景、政策用意和政策利好,着力营造全社会主动换新、自觉更新、经常迎新的浓厚氛围。 pdf版: |
|
| 责任编辑:马洁 |
| 分享到: |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