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府文件 > 定政办发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关于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
攻坚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08 11:07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定政办发〔2025〕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农科院:

《关于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

的若干意见

 

为加快全市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产业化进程,从源头上实现中药材质量可控可溯,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特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现状

定西是全国重要的道地中药材产区之一,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总产量40多万吨,其中当归、党参、黄芪三大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0%、20%和40%,2024年,全市中药材总产值达145亿元,市场销售额达到210亿元。定西也是全国道地药材种子种苗优势产区,2024年全市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5万亩,年交易种子种苗20万吨以上,中药材种子种业总产值54.5亿元。经多年发展,全市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已形成较好发展基础,发展前景持续向好。但与推进全市种业振兴、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目标相比,仍存在规模化供种能力弱、种子种苗质量良莠不齐、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质量监测和市场监管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瓶颈和问题。

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道地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的特殊重要性、极端紧迫性,用抓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决心信心和方法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

以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打造国家级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为目标,突出道地性和区域性两大特色,建立“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市场”的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主体和规范化集约化工厂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逐步实现统繁统供。

定西市道地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目标(2025-2030年)

单位:万亩、%

          年度

     目标

  县区

2024年

2025年

2027年

2030年

种子

种苗

种子

种苗

种子

种苗

种子

种苗

安定区

0.1

0.1

0.12

0.2

0.2

0.5

0.4

0.8

通渭县

0.9

1.1

1

1.5

1.1

2.2

1.1

2.8

陇西县

1

4.2

1.04

4.6

1.4

5.9

1.6

7.2

临洮县

0.2

1.2

0.22

1.3

0.3

1.8

0.6

2.4

渭源县

0.6

2.5

0.64

2.8

0.8

3.8

1.5

6.8

漳  县

0.5

1.5

0.54

1.8

0.7

3

1.2

4.8

岷  县

1.2

5.4

1.24

5.8

1.5

6.8

1.6

7.2

合  计

4.5

16

4.8

18

6

24

8

32

产业化繁育面积

1.2

5

1.7

6.3

3

12

5.6

22.4

产业化繁育率

30%

35%

50%

70%

良种覆盖率

40%

45%

60%

80%

——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面积达到22.8万亩,产业化繁育率达到3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主体达到26家。

——到2027年,全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面积达到30万亩,产业化繁育率达到5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主体达到45家。

——到2030年,全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面积达到40万亩,产业化繁育率达到7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主体达到75家。

三、重点工作

(一)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建立由市级统筹、县乡政府牵头组织,骨干企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中药材主栽区域村集体经济组织、繁育大户共同参与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金字塔型组织架构。统筹规划,分类施策,集中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企业(合作社)等优势力量,分区域、分品种建立质量稳定、可追溯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有序扩大产业化繁育面积,提高统繁统供率。

(二)加大主体培育力度。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市场化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骨干企业,提高企业(合作社)参与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占比。到2030年,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主体达到75家,强化主体的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形成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定西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任务(2025-2030年)

单位:个

       县区

目标

安定区

通渭县

陇西县

临洮县

渭源县

漳  县

岷  县

合计

2024年

1

4

12

0

1

0

1

19

2025年

2

5

13

1

2

1

2

26

2027年

3

6

15

4

6

3

8

45

2030年

5

8

20

8

10

8

16

75

(三)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分层分类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建立市级协调推进、县级分类指导的专家团队工作机制,围绕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攻坚目标,定期开展督导、评估,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强化技术指导和示范培训,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水平。

(四)强化科技协同攻关。梳理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办法,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创新平台,采取技术引进、自主研发、联合开发等多种途径,紧盯组培苗生产、工厂化育苗、病害防治、当归早薹等重点环节和瓶颈问题,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每年研发和创新中药材良种繁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肥料等5项以上。

(五)加强品种创新创制。组织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挖掘、评价、鉴定,加快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建设,加强新品种选育创新、原种良种基础繁育、种子提纯复壮等工作。2025年全市新增收集保存(种植)种质资源50份以上,开展种质资源评价鉴定20份以上,选育出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新品种(系)3个以上。到2030年,全市新选育登记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新品种5个以上,引进驯化并提纯复壮栽培品种10个以上。

(六)提升良种繁育水平。大力推广“陇芪”“渭党”“岷归”系列道地品种,积极开展中药材种子精选、拌种、包衣、丸粒及精量播种等措施,集成示范推广轮作倒茬、土壤处理、药剂浸苗、有机肥应用、统防统治、科学储藏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打造绿色有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以当归、淫羊藿等药材为重点,鼓励支持企业探究开展中药材设施工厂化育苗。引导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向优势产区集中,引进省药业集团等省内外重点企业,依托办证企业(合作社)、繁育大户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市每年建立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百亩种子繁育基地12个,千亩种苗繁育基地4个,扶持3万户农户开展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提升种子种苗质量和供应能力。

全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百千万”工程任务分解表

        县区

任务

陇西县

岷  县

渭源县

通渭县

漳  县

临洮县

合  计

百亩集约化良种繁育基地(个)

3

3

3

1

1

1

12

五百亩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个)

3

2

2

1

1

1

10

千亩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个)

1

1

1

——

——

1

4

万户规范化种子种苗繁育户(户)

15000

10000

3500

500

500

500

30000

(七)推广统繁统供模式。发挥专家团队、重点企业作用,制定完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标准。按照“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要求,建立由科研单位选育新品种、建立原种田、提供优质原种,推广单位和重点企业建立良种田开展统繁,实现良种统供,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选用良种开展优质种苗繁育供应的统繁统供模式,着力提升种子种苗良种覆盖率和产业化率。

(八)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坚持企业持证生产经营原则,落实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认定备案管理,建立“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经营有记录、主体责任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风险隐患可识别、监管信息可共享”的道地药材质量全程追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抽检制度,着力破解中药材品种混杂、掺假、陈旧种子掺混等问题。

(九)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严格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技术流程,建立健全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控制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开展道地药材种子种苗地理标志登记、质量认证,打造自主商标品牌,注册认定商标标识,探索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产品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分级、统一基础价格,强化中药材种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传播和管理,不断提升定西道地药材种业行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十)强化市场执法监管。加大投入品监管力度,指导繁育主体和药农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推行“两证一标识”管理。严格执行《种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强化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执法监管,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扶持政策。加快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药材种业政策扶持机制,用足用活国家和省上各类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合作社)开展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购置先进的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仓储、运输等设备,引进先进技术、高端人才。

(二)加大资金投入。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产业资金支持市县科研及推广单位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良种提纯复壮、原种繁育推广及成果转化应用等。县级统筹中药材产业集群、财政衔接、东西部协作、现代寒旱农业示范基地等涉农资金,每年安排资金1亿元以上,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先建后补”的原则,扶持国有企业、科研推广单位、重点办证企业、骨干合作社、繁育大户建设道地药材种子种苗规范化繁育基地,开展种子加工包装、种苗仓储等。

定西市道地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繁育奖补标准建议表

      奖补标准


药材类别

产业化种子种苗繁育

工厂化种苗繁育

种子田(元/亩)

种苗田(元/亩)

种苗(元/棚)

原种田

良种田

当归

5000

3000

1000

2500

黄芪

3000

2000

800

1500

党参

3000

2000

800

1500

其他药材

2000

1500

800

1000

注:奖补规模为产业化种子种苗繁育原种田10亩以上,良种田20亩以上,种苗田50亩以上;工厂化育苗设施棚3个以上,且每个棚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大型连栋温室按400平方米折算。其他药材包括金银花、淫羊藿、柴胡、黄芩、款冬花、甘草等。

(三)强化金融支持。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支持道地药材“育繁推、产加销”工作,搭建信贷、基金、担保、财政和社会资本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和平台,加大对经营主体的信贷、担保、利率优惠及贴息支持力度。衔接省农业农村、财政、银监等部门,争取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建立政府支持、种企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子种苗保险体系。将制种机械、加工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加工机械化应用水平。

(四)建立推进机制。建立由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中医药产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农科院等单位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各级政府工作责任,定期调度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情况,分析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每年对全市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进行评估,市本级根据评估结果落实相关激励措施。


PDF版: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pdf

政策解读:《关于打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化发展攻坚战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郭建民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