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定西 > 县区概况
安定区


发布时间:2024-12-02 16:49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12镇7乡和3个街道,户籍人口46.75万人,常住人口41.6万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流域面积3671.9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37.16万亩,海拔1793—2480米,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属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4000年前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1096年始筑定西城,名为定西寨。1142年始建定西县,1216年定西县升为州。1352年改定西州为安定州,取“安宁稳定”之意。1377年明朝降州为县。1914年民国政府改为定西县。1949年8月14日,定西解放,16日成立定西县人民政府。2003年9月,撤县设区更名为定西市安定区。境内有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先后出土了国家珍贵文物“新莽权衡”、新石器时代彩陶等,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市”。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达。安定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纳入甘肃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一小时核心经济圈”。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宝兰客专建成通车,陇海、兰渝铁路穿境而过,青兰、连霍高速公路在此汇集,通定、定临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座中连七、朝发夕至”的区位优势逐渐彰显。306个建制村全部通水泥(沥青)硬化路,“联网路、循环路、产业路”织就了畅通便捷的农村路网体系,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环境优美,生态持续改善。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水保立区”战略,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开发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探索形成了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的“五子登科”治理模式,打造了响河沟、九华沟、东河等流域治理“安定样板”,建成了金华林、福州林、青岛林等造林精品示范工程。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区)”“省级园林城市”。

资源富集,产业蓬勃兴旺。境内光能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土壤呈弱碱性,是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基地和西北重要的高原夏菜、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定西马铃薯”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定西宽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素有“中国薯都”“中国马铃薯之乡”等美誉,获批“西部牧草之都”和“西部牧草”国家级草品商标。

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3.67亿元、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44亿元、增长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878元和11731元,增长6.5%、7.9%。2024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13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7327元和5926元,增长5.7%、8.0%。



责任编辑:定西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