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县区信息公开 > 市农业农村局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定西市农业局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9-01-08 17:22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定西市农业局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12月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开展2018年市政府目标管理政府自身建设考核工作的补充通知》精神,现将市农业局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公开政务工作

市农业局按照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定西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定政办发201894)要求,结合农业工作实际,制定了市农业局《关于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做到了在“放管服”、农资市场监管、规范收费行为、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五公开”。

(一)积极推进重大决策部署公开。把公开透明做为机关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凡是涉及“三重一大”等重大决策部署的,全部以党组会议纪要、局务会议纪要、局长办公会议纪要等形式印发公布,今年来共印发各类会议纪要19期。

(二)公开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018年市政府交办由市农业局办理的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主办件3件、协办件2件;政协市四届二次会议委员提案主办件15其中现场督办件1件。为了提高建议和提案的办理质量,我们主动加强与协办单位的衔接和沟通,同时主动与市人大代工委、政协提案委和市政府督查室加强联系,及时汇报沟通有关情况,充分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所有办理工作于7月初全部完成,其中政协提案在市政协提案系统进行了网上公开答复。市农业局进一步创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在正式答复文件制发后,第一时间在定西农业信息网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强了办理工作的透明度。

(三)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建设。今年以来,市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市农业系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促进全市农业行政执法检查和事中事后监管的公平、公正、有效、透明,提高了农业行政执法监管效能建立市农业局计划任务库、检查主体名录库、抽查事项库和招商支人员名录库的“四库”建设,并对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实行动态管理。制定了《全市农业系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对农业执法行动,采取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方式开展随机抽查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和监管对象,积极组织开展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有效净化农资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四)积极做好农业部门权责清单调整和公开工作。依据相关法规规章和市审改办的要求,对已经公布的市农业局行政权力项目库中的权责清单和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和认真核对,对新增和调整事项及时报审改办在甘肃政务服务网进行调整更新,实现“网上行权”,完成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坚持“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的原则,今年市农业局办理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12户。

二、主动公开重点领域工作

(一)定期向单位职工和社会公示机关财务事项。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每年年初、年终对单位预、决算、资产状况及财务收支情况在本部门网站及全体职工大会上进行公示、公布,让每个职工都了解单位的家底,增强民主理财的透明度、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增强了单位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今年6月份,市农业局督查组对局属各站校、市农科院、临洮农校财务运行和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专项检查的情况,并以会议和文件的形式进行了通报,要求直属单位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严格进行整改落实。

(二)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对农业行政审批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和规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收取相关费用,坚决取消不合理、不合法收费和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和办事者的负担。同时对行政收费行为进行了公示,提高了行政审批收费项目的透明度。目前,市农业局办理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农药经营许可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不再收费。根据有关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国内植物检疫费将现行对小微企业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市农业局严格按照规定,及时调整植物检疫办理程序,确保每一户运销企业和每一辆运输车辆经检疫合格后都能够及时拿到检疫证。四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强化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信息公开。

(三)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事实领域信息公开。今年来,为着力推进现代种业规划编制工作,市农业局积极衔接协调完成了现代种业规划单位招标签约,在审批核准、备案、中标结果、合同订立及履行情况等各环节按照相关要求均进行了公开。目前成规划编制讨论稿,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三、聚焦政策解读工作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一是围绕保供给,着力调整优化内部结构。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909.37万亩,粮经比71:27,粮食作物夏秋比17:83围绕增效益,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全市种植马铃薯301.62万亩(其中主食化专用品种135万亩),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271.7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20.95万亩)、草膜三覆盖栽培技术1万亩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8家,加工能力80万吨,薯制品加工量1.6万吨;马铃薯主食生产企业15家、生产线22条,产能12.57万吨。定西马铃薯入列中国第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药材:全市种植中药材151.88万亩(其中当归36.04万亩、党参44.46万亩、黄(红)芪34.97万亩),推行标准化种植121.7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基地42.5万亩;栽植金银花3.1万亩,新增1.12万亩。岷县当归入列中国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蔬菜:全市种植蔬菜84.59万亩,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70.15万亩、设施农业种植19.02万亩(新增1.99万亩),其中设施食用菌1724亩(新增571亩)、设施草莓300亩(新增12亩)。种业: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编制了《甘肃省定西市现代种业发展规划(送审稿)》,以32家办证企业为主体,生产原原种10.02亿粒,建立原种繁育基地8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70.02万亩,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系)56个,推广原原种“一分田”工程2.05万亩;以三大道地药材(当归、党参、黄芪)和四种大宗药材(柴胡、黄芩、甘草、金银花)为重点,建立种子繁育基地2.21万亩(其中原种3330亩、良种18810亩)、种苗繁育基地14.17万亩(其中集约化育苗基地600亩)。三是围绕提品质,着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健全,全市建成1个市级、7个县级、82个乡镇追溯平台和44个生产经营主体追溯示范点,完成追溯141批次,上传各类检测数据9523条。“三品一标”认定认证积极推进,4个绿色食品获得证书,“漳县油用牡丹”“岷县蜂蜜”和“通渭苹果”分别通过地理标志国家级评审和省级现场核查,新申报绿色食品14个、无公害农产品16个。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扎实开展,全市共开展农产品检测检验82批次,抽检蔬菜样品70377个,合格70331个、合格率为99.9%;开展马铃薯种薯质量监测7批次、538个样品。陇西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临洮马铃薯”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临洮恒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有机产品和2家企业的绿色食品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四是旱作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全市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作农业技术354.87万亩、完成率104.7%,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75.2万亩、完成率100.03%,农田高效节水33.63万亩(其中膜下滴灌4.51万亩、垄膜沟灌29.12万亩)、完成率100.39%;引进试验示范“四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肥料)技术150项(种);开展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45项次、1277.7亩,涉及品种432个。五是围绕促发展,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市确立农村“三变”改革省级示范县1个、市级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23个,示范点106个;开展“三变”改革乡镇119个,村1017个,参与“三变”农户12.1万户、44.96万人,贫困户5.9万户、22.74万人,农户获得入股分红5024万元,其中贫困户分红4176万元;承载“三变”改革各类主体1275个,其中企业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82个,家庭农场3个;通过农村“三变”改革入股耕地13.8万亩、入股林地、草地及水域16.53万亩,入股固定资产6919万元;各类财政资金投入农村“三变”改革9.4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1.27亿元。土地确权: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实测面积1069.61万亩,确权总农户58.47万户,确权率97.9%;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7.83万本,颁证率达98.9%;建立承包经营权登记簿58.47万本。清产核资:全市119个乡镇、1875个行政村,核实村集体资产总额32.89亿元,负债总额2.90亿元,集体土地2423.23万亩,其中农用地2161.29万亩建设用地101.92万亩,其他未利用地160.02万亩各县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完成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数据录入上报。

(二)积极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政策解答。制定了《富民产业培育工程支持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政策入户解读卡,发放到全市每个贫困户手中,对产业精准扶贫的19条政策措施做了详细解读,并在解读卡上留有政策解读人员联系方式,方便农户咨询解答。今年来,市农业局开展县乡村“551”产业扶贫政策专题培训4.52万人;举办各类产业扶贫培训班24期,对557个深度贫困村的村主任、村支书、村第一书记和帮扶队队长2228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500;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培训1520人、“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培训48973人

(三)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对市农业局负责起草的《关于全市培育特色产业助推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全覆盖建设实施方案》、全市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等重大政策性文件,通过反复广泛征求各县区、市直部门等意见建议后,提交市委市政府会议审定。

四、加强舆情回应工作

(一)积极开展“阳光在线”节目政策解读工作。按照《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做好“阳光在线”节目有关事宜的通知》做好群众投诉受理。3月5日至3月8日,接听由省广电总台和省农牧厅联合承办的“阳光在线”节目,现场解答咨询、受理群众投诉。节目直播期间我市共有1起群众投诉,进行认真核查,并将调查情况向省农牧厅报告。

(二)开展廉政风险排查。5月上旬,局属站校、各科室,全面开展一次廉政风险排查,重点排查行政审批、扶贫领域监管、重点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提出防控措施,并结合风险点制定差异化的科室、站校《从严治党责任书》,责任书紧扣责任人的职能职责和重点任务,因岗而异、因责不同,贴近工作实际,尽量确保细化量化。

(三)积极开展网络政策解读工作。2018年共在农业信息网站发布信息973条,其中发布“三农”相关政策解读稿件58条。

五、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效能

(一)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市农业局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将“主要农作物种子、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变更主证载明的企业名称、住所、法人”和“食用菌菌种(栽培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变更主证载明的企业名称、住所、法人”等2项不再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事项列为“最多跑一次”事项,分别编制了完整版和简洁版的服务指南,由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直接办理。对由市农业局办理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及经营许可证核发”和“农药经营许可证核发”等2项农业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将法定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市政府政务大厅派驻2名工作人员,确定1名首席代表,严格落实行政审批AB角工作制,解决因岗位工作人员缺位或空岗产生影响审批时限的问题。今年共办理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12户,全部按法定程序在规定办理时限内完成许可证核发。

(二)强化政务公开组织领导和考核监督。一是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局领导负责制和局属各站校负责人责任制,结合工作实际,变更调整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政务公开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年初召开专题会议,统一安排部署政务公开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年初与局属各科室、站校签订年度工作责任书,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局直属单位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

六、推进政府网站建设管理

市农业局建设“甘肃•定西农业”微信公众号、“甘肃•定西农业”门户网站等新媒体两个。“甘肃•定西农业”微信公众号今年来共发布信息300多条;“甘肃•定西农业”网站网站截至目前共发布信息5900多条,IP访问100482量次,页面访问量464619次,今年来共发布各类信息973条。

根据定西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要求,顺利开通了定西市农业局子网站,并已上线运行。

(一)制定网站管理办法。为了做好网站管理,及时制定了《“甘肃•定西农业”网站管理办法(试行)》。对网站的建设管理、信息发布、安全职责、保密要求、考核奖惩等各个层面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根据网站管理要求,2017年8月对《办法》进行了修订,重点对组织管理、信息报送职责、信息审核发布等方面进行了重新修订,使《办法》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自网站开通以来,市农业局始终坚持网站“不在建,而在管”的工作思路,要求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信息发布类型、信息发布质量,信息栏目配置,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了网站建设和管理文件。目前,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定西市农业局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定西市农业局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关于对定西市农业局门户网站实行分级管理的通知》、《定西市农业局关于变更网站及上报信息的通知》、《关于对定西市农业局门户网站采用信息进行统计的通知》、《“甘肃•定西农业”网站管理办法(试行)》、《定西市农业局关于加强“甘肃•定西农业”门户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从网站建设责任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发布要求,信息发布质量,信息配图等多个层面做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确保信息发布的时效和质量。

(三)实行信息的多级管理。农业系统机构多,内部行业分工多,为了保证各机构、各行业都能将本部门信息及时向网站汇集发布,网站开通了二级用户管理模式,并为局属各单位、各部门、各县区农业局建立了信息员帐号,以此保证网站能够收到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在信息审核方面,由1名网站兼职管理人员审核发布。为了让各级管理员尽快掌握网站信息发布流程,市农业局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甘肃•定西农业网二级管理员信息发布手册》,并将《信息发布手册》公布于网上,方便下载学习。

(四)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保证网站信息更新,将网站信息纳入《局属各单位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目标责任书》要求局属各单位每年要完成50条的信息发布任务,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加分奖励,对完不成信息发布任务的扣除相应分值,以此促进网站的信息发布数量。同时局属各单位都与每名职工签订了责任书,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为网站能够发展、提高访问量、获得好评奠定了基础。

七、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一)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完善了《定西市农业局制度汇编》,对市农业局承担的16项行职责对外全面公开;完善了《定西市农业局内设机构职责》,对局机关8个科室的职责对外全面公开。二是制定了《定西市农业局政务公开目录》,对公开项目从实施依据、类别、公开形式、公开范围、公开时限、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办理科室等方面进行了对外公开;制定了《定西市农业局信息公开指南》和《定西市农业局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单位《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市农业局政务公开目录》,进一步公开了办事程序、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真正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良好机关工作作风。

(二)规范公文办理。结合我市实际,重点抓了规范性文件、执法案卷备案,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按时报备制度。印发了《定西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严格工作程序规范公文办理的通知》,对市农业局制发的各种文件严格按照依法行政的有关规定进行审定,并由局主管领导审签后印发。

(三)严肃审查机制。建立内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高局党组会和局务会议讨论。

市农业局虽然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社会公众对农业实用信息的强烈需求与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一是还没有建立专门信息机构。按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已向市编办上报关于成立信息中心的请示,目前尚未批复,农业信息工作职能暂时挂靠在相关科室,没有专门的信息机构。信息公开范围不够全面,内容还不够丰富个别科室和局属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的主动性不强四是信息公开执行力上还有待提高。

今后我们将以党的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密结合全市农业中心工作和产业扶贫工作围绕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学习中央、省、市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文件精神,坚持依法行政,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和扩大公开范围,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发挥政府网站与公众交流沟通的作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积极履行职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工作力度。以“甘肃•定西农业”微信公众号、“甘肃•定西党政网”门户网站为平台,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及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加大公开力度二是积极汇报衔接,争取早日解决机构编制问题,成立专门的信息机构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壮大农情信息员队伍建设。尽快充实基层农业信息员队伍,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让农业信息服务下乡、进村、入户,同时,要以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类协会组织为重点,从中筛选一批一线农情信息员,利用他们与农民直接接触的机会多的条件,更好地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四是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各县区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信息数据更准确、信息报送更及时、信息管理更完善。五是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强化专人负责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工作职责,以服务群众为目的,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以提高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在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内,及时发布和更新依法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做好答复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和“中国•定西”党政网等平台,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化,切实提高办事透明度,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适时梳理信息公开内容,修正、更新行政服务指南,研究制定完善有关制度,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六是进一步丰富政务公开方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同时,努力做到公开方式的灵活多样。本着规范、实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加强政务公开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设网站、会议、图板等多种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公开,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责任编辑:张启宏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