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县区信息公开 > 市卫生健康委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定西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发布时间:2018-09-29 10:14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定西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2016年,根据市政府办的统一安排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风转变、重点任务落实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通过一年的努力,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和公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信息公开实施

2014年9月,卫生计生机构整合时,充分考虑卫生计生工作需要,市政府办《关于印发定西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定政办发[2014]113号)专门设置了规划信息科、综合执法监督科和宣传科教科,为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今年以来,我委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立了主任为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信息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信息公开工作。

强化健康宣传,建设信息公开平台

一是规范政务公开。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以便民为目的,积极开展政务公开进大厅活动,共梳理14项卫生计生行政服务事项(行政许可类9项,管理服务类4项,其他1项)进驻政务大厅集中办理。二是政务服务网建设。完成甘肃政务服务网定西子站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加载,其中权责清单8类171项(行政许可14项、行政处罚124项、行政强制4项、行政给付5项、行政监督5项、行政确认5项、行政奖励6项、其他行政权力8项),公共服务2项(市级卫生计生法制宣传和市级卫生计生行政政务公开),动态调整更新相关权力事项“实施依据”8项,及时办理政民互动相关栏目的意见建议、咨询、投诉等事项。三是升级改版门户网站。对市卫计委原门户网站进行改版升级,栏目由20个增加到34个,重点突出具有信息公开性质的最新公文、政策法规、政务公开等栏目的规范设计,并创建“名医名科名院”特色栏目,进一步规范网站发布平台。对重大信息和政策文件及时上网,对个别未上网的重要工作文件及时催促业务科室核对遗漏情况,发现未公开的给予及时补正。全方面、多形式地进行宣传报道,力求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参与、支持卫生计生工作。四是运用网络新媒体。申请开通“养生定西”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向广大群众及时解读卫生计生政策、回应社会关切、普及全新的健康理念、传播简便的保健养生方法、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五是充分利用公共论坛。选取100集养生堂节目,在市电视台联合开办了《健康时空》栏目,在定西公共频道和定西综合频道播出。在《定西日报》开辟了《健康视野》专版,宣传好经验、好做法等,正能量得以充分弘扬。

重视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结合卫生计生工作实际,建立了信息主动公开、保密审查、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二是明确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各个环节的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公开内容。三是健全完善了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举报受理制度等。

拓展应用系统,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加快村级卫生室卫生专网覆盖步伐,逐步建设市、县、乡、村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二是开展卫生计生系统人口健康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隐患排查自查工作,特别是妇幼、疾控业务信息系统和二级及以上医院HIS信息系统自查排查,确保了全市人口健康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完成了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第一、二季度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采集录入,认真开展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调查和全市大数据平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疾病摸底工作,基本核准并建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并举办了两期专项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市卫生计生扶贫数据采集管理能力。

坚持主动公开,积极推行阳光政务

一是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完善医疗服务项目透明化的同时,利用门户网站、电子滚动屏幕、住院查询系统对医院院务进行公开,对单位概况、机构设置、就诊须知、专家出诊时间、医疗服务等内容进行详细、及时的公开,方便患者获取信息,及时就医。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二是坚持医疗收费公开。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开收费标准,使群众能及时了解到相关医院合理用药的真实信息。三是坚持药品招标公开。全市各医疗机构执行了新一轮(2015年)基本药物中标结果,并严格实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制度,规范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药款结算,进一步提高市、县级医院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并主动公开采购信息。全市共遴选药品配送企业96家,各级医疗机构网上采购药品总金额为5.78亿元(基本药物3.43亿元,非基本药物2.35亿元),配送金额5.7亿元、入库金额5.35亿元,配送率和入库率分别为98.6%、92.6%。四是坚持人员招录公开。进一步规范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录,确保招录计划、过程、结果公开。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录信息,并在卫计、人社部门门户网站上公布,发布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五是坚持疾控信息公开。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落实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重性精神疾病等防治策略。对省上通报的重大疫情和防治情况及时在门户网站公开,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六是针对全面两孩政策舆情关注。下发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依法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同时组织各级干部全面学习并遵照《甘肃省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细则》各项政策规定,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坚持便民为民原则,做到再生育审批条件、程序等信息公开工作,方便群众办事。

突出执法主体,抓好综合执法监督

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依法履行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备案审查,按照规范性文件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二是认真开展行政执法。今年以来,全市监督机构对医疗市场、公共场所、计划生育等工作开展了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全市共开展各类日常性监督检查各类机构5454家,其中公共场所卫生1739家,生活饮用水卫生55家,学校卫生1561家,职业技术服务机构10家,放射卫生133家,医疗市场1936家,传染病防治机构16家,采供血机构4家。三是强化行政处罚。严格行政处罚审批,加大对公共场所卫生、放射卫生、消毒卫生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等方面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办案122件,罚款130115元,没收5754元,其中一般程序73件,简易程序49件。一般程序案件中,医疗卫生监督34件、传染病监督26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11件、消毒卫生监督2件。四是开展医疗收费监督检查。协调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对7县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费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检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5家,抽查病历150份,存在问题病历83份,问题病历率占55.33%,对其中21家医疗机构记不良积分74分,对107名医务人员记不良积分166分,对14家医疗机构下达了《甘肃省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整改通知单》。

强化日常管理,保证信息公开运行

一是确定专人对门户网站、甘肃政务服务网定西子站、政务协同办公等信息公开平台进行管理,年内在市卫计委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846条,网站访问量为12988人次,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公文电子化处理率达到100%,答复门户网站网民留言咨询5件(次)。二是对群众的投诉和提出的问题,做到及时办理,认真答复,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年内,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共受理各类患者维权和信访件共受理各类信访件1474件,其中:卫生273件(市级124件,县级149件),计生1201件(市级3件,县级1198件),办结率100%,较上年的1649件减少175件,下降率10.61%,无重大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无信访积案。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未收到公民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申请。



责任编辑:宋亚萍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